糖糖圈logo
首页 >  控糖百科 > 2018CDS专题研讨:翁建平教授《1型糖尿病与互联网管理》

2018CDS专题研讨:翁建平教授《1型糖尿病与互联网管理》

来源: 糖糖圈APP 时间: 2018-12-04


2018年11月30日,翁建平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(CDS)第二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,对《1型糖尿病与互联网》专题作深入报告


目录

①中国1型糖尿病困境

②进行T1D互联网管理的必要性

③进行T1D互联网管理的可行性

④T1D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初步成果

⑤如何参与T1D互联网管理

⑥T1D互联网管理的展望


中国1型糖尿病困境



1型糖尿病(T1DM)患者面临诸多困境:严重并发症困扰、心理负担重、血糖达标率低、治疗方案不规范等。


面对T1DM管理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,我们有必要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法——互联网管理。


进行T1D互联网管理的必要性



在患者、医院和医生都存在痛点的情况下,互联网管理能够整合三方特点并带来新的模式:提高医生管理患者效率、打破患者间的孤立、联系起来实现统一管理。



比起传统的医院随访模式,互联网随访具有多重优势。它既便于患者,又利于医生教育和管理。


经过上述我们可知,1型互联网管理是必要的,那这种管理手段是否就可行呢?


进行T1D互联网管理的可行性



由于1型控制难度大、治疗方案需及时调整、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高,1型患者的依从性/对互联网的粘性远高于2型患者,因此进行互联网管理具有更多探索的可能性。



观察中美最大1型社区状况可知,尽管用户量不大,但社区活跃度高(见帖子数和评论数),用户互联网粘性高,可见互联网管理的可行性。


*那么在互联网管理T1DM这方面,目前是否已存在探索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呢?我们以国内首个T1D管理APP——糖糖圈为例进行阐述。


T1D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初步成果



互联网管理模式目前有2种,分别为自我管理及互联网患教管理。自我管理模式:患者借助手机APP进行自我管理及同伴互助;患教管理模式:内分泌医生及专业患教师利用手机d 端APP结合电脑端,通过云端整合数据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

1)自我管理模式




患者利用患者端APP上的多种功能,实现自我管理和同伴互助。



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血糖水平,该案例显示,通过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和同伴支持,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控制和调整(由红色变绿色)。


2)互联网患教模式



互联网患教模式结合了院内医生诊疗和患教团队照护,从而弥补和解决传统线下诊疗问题,使患者血糖平衡,生活自由度提高。




经过院外患教结合,取得了1型患者血糖曲线逐步平稳、生活自由度明显提高、糖化显著降低等实质性结果。



经过数据分析,糖糖圈这一移动健康应用APP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干预手段来支持糖尿病自我教育管理,它能使T1DM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。此结论也经过美国糖尿病学会(ADA)的认可。


既然T1DM患者互联网管理是卓有成效的,那作为构成者之一的广大医生是如何参与进来的呢?


如何参与T1D互联网管理



2018年5月26日,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“中国1型糖尿病纵向队列建立项目”在广州市成功启动。



该项目由各研究中心建立T1DM管理团队并入组登记1型患者,将开展为期三年的随访,采用糖糖圈APP协助各中心完成患者登记、随访、教育和培训工作。



医院的常规随访流程容易造成院外持续教育及数据缺失,随访平台糖糖圈能填补缺失的持续教育、协助收集样本,并协助医生管理及教育患者。


T1D互联网管理新模式展望




在未来,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,以及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,将为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注入新的活力,互联网化的1型糖尿病创新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。


文章转自“1型糖尿病关爱中心公众号”